【中美貿易戰】內地鐵腕遏「走資」 個人私自換滙遭罰2497萬人幣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19/05/20 17:11

分享:

分享:

中美貿易戰升級,人民幣貶值壓力加碼,內地非法「走資」活動或有更猖獗勢頭,監管部門今天公布17個違規案例,頗有殺雞儆猴意味,其中有個人私自買賣外滙,結果被罰款高達2497萬元(人民幣,下同)。

澎湃新聞網報道,在人民幣滙率走低的背景下,國家外滙管理局繼續加強外滙市場監管,並嚴厲打擊虛假、欺騙性外滙交易;其中,今天通報了本年第一批、共計17個外滙違規案例。5家銀行、6家企業和6名個人收到了國家外滙局開出的罰單。

6間內地銀行被盯上

具體來說,南京銀行、農業銀行和工商銀行的三個分支行因虛假轉口貿易付滙案被罰,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則分別因爲違規辦理內保外貸案和個人分拆售付滙案收到罰單。

6家企業被通報的原因都是逃滙。其中,最大的一筆罰單時廣州颺帆貿易有限公司在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期間,使用虛假提單,虛構貿易背景對外付滙9285.8萬美元,被處以罰款3734萬元,且處罰信息納入中國人民銀行徵信系統。

中美貿易戰升級,人民幣貶值壓力加碼,內地非法「走資」活動或有更猖獗勢頭,監管部門加力打擊地下錢莊。

而在收到外滙局罰單的6人中,罰金最大的一筆來自私自買賣外滙的浙江籍洪姓人士。2011年2月至2015年10月,洪氏向他人賬戶支付3.12億元,私自購買外滙,用於在境外購買房産等,構成私自買賣外滙行爲,處以罰款2497萬元。外滙局同時對其實施「關注名單」管理,並納入中國人民銀行徵信系統。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